您当前的位置: 企投新闻网 > 资讯 > 正文
企投新闻网-移动版 首页

文化界人士共话构建人文湾区

时间:2019-07-04 14:32
分享到:

春到岭南,连绵的春雨浸润田野,催发勃勃生机。犹如春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在香港催生无数憧憬,文化界人士对纲要中提出的共建人文湾区尤为关心。

凝聚人心,人文是最好的纽带

一袭白衣,身旁是一幅色彩狂野的画作——杨素珊很喜欢这幅照片,这是她在北京开画展的留影。

这位曾在海外学习多年的香港艺术家,对北京的艺术氛围极为欣赏,她所策划的艺术联展“生息”就是从北京开始的。“艺术是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我很期待将来的大湾区人文气息浓厚,和北京一样吸引众多各地艺术家。”

杨素珊对纲要中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很赞同:“大湾区需要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发展的支撑。无论未来大湾区创新科技的发展,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全社会走向高素质、高包容性、高教育层次。”

纲要中关于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更引发了香港文化人的共鸣。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认为,共建人文湾区可促进香港与内地人心的融合,政治、经济上的隔阂需要文化去包容。“岭南文化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多考虑从岭南文化做文章,加强粤港两地文化联合,消除隔阂。”

集聚人才,人文环境是最佳吸引力

视商学院首席讲师,新人性营销创始人李启明(原名李殿),对什么环境能够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有特别的感受:“不是只靠投资、各种投资基金,是靠文化——是那样一种让领军人物来了就不想走的氛围。”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说,大湾区各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印记,防止千城一面,就要设立清晰但预留充分空间的人文政策指引,放手让民间参与人文精神的建设,以尽可能宽松、包容的态度,让真正干实事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机构以多元化的形式去推行。

汇聚东西,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在香港西九龙离高铁站不远的地方,有一栋外形流畅的银灰色建筑,其大门仿若一张巨大的舞台帷幕。这座新建的香港戏曲中心正成为香港人心目中的戏曲圣地。

热爱昆曲的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期盼着5月份江苏昆曲剧团来港演出。但谈起戏曲,她言谈中却有止不住的怅惘:“懂得欣赏的都是我们这些老一辈了。现在香港每年中学毕业近6万人,修中国历史的只有约6000人,很多孩子都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纲要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叶刘淑仪极表赞同:“作为老一辈,我们责无旁贷。”

钱华建议建设人文湾区多从历史教育入手:“香港年轻人的祖辈多是从广东乡下走出来的,但他们已不了解来时的路。岭南文化内涵丰富,在全球化语境下,只有把传承和创新结合,才能发展新的人文精神。”

目前,不少团体已经开始行动。2018年12月,广州市美协联合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美术团体和深圳、东莞等8个城市的美协,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美术联盟成立筹备会”。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企投新闻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企投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企投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投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企投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文化界人士共话构建人文湾区

导读:春到岭南,连绵的春雨浸润田野,催发勃勃生机。犹如春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在香港催生无数憧憬,文化界人士对纲

春到岭南,连绵的春雨浸润田野,催发勃勃生机。犹如春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在香港催生无数憧憬,文化界人士对纲要中提出的共建人文湾区尤为关心。

凝聚人心,人文是最好的纽带

一袭白衣,身旁是一幅色彩狂野的画作——杨素珊很喜欢这幅照片,这是她在北京开画展的留影。

这位曾在海外学习多年的香港艺术家,对北京的艺术氛围极为欣赏,她所策划的艺术联展“生息”就是从北京开始的。“艺术是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我很期待将来的大湾区人文气息浓厚,和北京一样吸引众多各地艺术家。”

杨素珊对纲要中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很赞同:“大湾区需要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发展的支撑。无论未来大湾区创新科技的发展,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全社会走向高素质、高包容性、高教育层次。”

纲要中关于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更引发了香港文化人的共鸣。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认为,共建人文湾区可促进香港与内地人心的融合,政治、经济上的隔阂需要文化去包容。“岭南文化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多考虑从岭南文化做文章,加强粤港两地文化联合,消除隔阂。”

集聚人才,人文环境是最佳吸引力

视商学院首席讲师,新人性营销创始人李启明(原名李殿),对什么环境能够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有特别的感受:“不是只靠投资、各种投资基金,是靠文化——是那样一种让领军人物来了就不想走的氛围。”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说,大湾区各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印记,防止千城一面,就要设立清晰但预留充分空间的人文政策指引,放手让民间参与人文精神的建设,以尽可能宽松、包容的态度,让真正干实事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机构以多元化的形式去推行。

汇聚东西,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在香港西九龙离高铁站不远的地方,有一栋外形流畅的银灰色建筑,其大门仿若一张巨大的舞台帷幕。这座新建的香港戏曲中心正成为香港人心目中的戏曲圣地。

热爱昆曲的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期盼着5月份江苏昆曲剧团来港演出。但谈起戏曲,她言谈中却有止不住的怅惘:“懂得欣赏的都是我们这些老一辈了。现在香港每年中学毕业近6万人,修中国历史的只有约6000人,很多孩子都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纲要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叶刘淑仪极表赞同:“作为老一辈,我们责无旁贷。”

钱华建议建设人文湾区多从历史教育入手:“香港年轻人的祖辈多是从广东乡下走出来的,但他们已不了解来时的路。岭南文化内涵丰富,在全球化语境下,只有把传承和创新结合,才能发展新的人文精神。”

目前,不少团体已经开始行动。2018年12月,广州市美协联合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美术团体和深圳、东莞等8个城市的美协,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美术联盟成立筹备会”。

关键词:文化界人士共话构建人文湾区 编辑:企投新闻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企投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企投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投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企投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